位於太子的康年餐廳,憑每天新鮮出爐的傳統港式麪包而薄有名氣,我間中亦會去買沙嗲鮮牛肉包,實在非常出色。

今天康年餐廳竟然上了明報頭條,通常食肆有新聞不是好事,卻原來是它的老闆聘用了許多殘疾人士,以萬事以快為重的茶餐廳來說非常難得,更值得敬佩的是老闆一點也沒有以做了慈善自居,既不邀功亦保留對員工真正的尊重,難怪傳媒要以頭版表揚,今時今日多少企業做了丁點芝麻綠豆的好事都要發新聞稿,康年餐廳的做法真是「新聞」!

以後真要多點光顧支持一下!

以下轉自明報:

發掘傷殘優勢 老闆員工雙贏

長坐收銀腳痺閃靈光 「何不聘殘疾」

【明報專訊】殘疾人士要像常人一樣努力工作,先要有給予機會的好老闆。目前本港受僱的殘疾人士約3萬,就業率低與僱主的歧視觀點不無關係。有3間分店的康年餐廳,3年來先後聘用數十名殘疾員工,負責人之一蔡偉廉員工為飲食業新血,在飲食業長期缺人下,培育一班勤奮又穩定性強的員工,完全是「商業考慮」,「我幫自己咋!」

康年員工約125人,先後聘用了約40名殘疾員工,目前仍有12人在工作,當中有輕度智障人士,有聾啞、行動不便者,未來會有十幾名來自明愛樂務綜合職業中心的學員加入,主要安排於調景嶺和觀塘分店,因兩店客流量相對旺角店小。蔡偉廉4年前在電視看到有機構聘用殘疾人士洗菜包裝,他即採用這種服務。其後雖因商業理由取消,但對殘疾人士的想法開始改變,「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?我們廚房有廚師洗菜、有人剁肉,是不是這班人(殘障者)都得?」

聾啞煮麵「不會噴口水」

2007年康年在調景嶺的分店開張,蔡偉廉即聘用了該店首個殘疾人士當收銀,「自己有時收銀坐到有些腳麻痺,就想不如請個跛的?」他聘用了一個行動不便的中年人,「年紀雖較大,但口密、成熟、穩定」,蔡十分滿意。他又發現麵包師傅常焗麵包,原來因為邊做邊聽賽馬,他於是想到聾啞人士,「聽都不用,可以專心一點」;他又聘請聾啞人士煮麵,「不能說話,說話噴口水不衛生嘛」。至於輕度智障人士,初時多做清潔及預備食材工作,在蔡的用心訓練下,部分已能兼任樓面甚至跟車。驟耳聽來雖然「涼薄」,但背後卻能反映出平等機會的理念。

殘疾人士在康年各司其職,蔡偉廉對他們一視同仁,工資水平、假期、晉升機會,與健全員工一樣;最低工資實施後,也沒有要求做殘疾評估。蔡雖說不遷就,其實私下做了很多。例如廚房幫工需要短時間內替廚師準備食材,「飯市好趕,殘疾員工的確慢一點,如果不能配合,便很易摩擦」。近月蔡的觀塘分店設立一間40平方呎的食物預備房,添置醬汁機、炆肉機、絞肉機等,殘疾員工收市後可以有時間準備,程序自動化,可減低受傷的可能。

薪水升遷 一視同仁

40平方呎空間,其實夠放七八張卡,午飯時間收入以千元計,但蔡偉廉沒有計較。聘用工作較慢的殘疾員工需增聘15%人手,多花10多萬元,但流失率亦因此減低。蔡偉廉本從事基金及保險行業,約7年前開始協助父親打理旺角餐廳的業務。他坦言最初聘用殘疾員工時,曾與父親意見相左,父親甚至拒絕視察員工工作。近年部分員工焗麵包做出水準,上班穩定,父親與股東才漸默許。

不認「慈善」 自言商業考慮

聘殘疾員工錢和心血不少,但蔡偉廉一聽到「慈善」卻反應甚大,「這行請人好頭痛,你教完一個,有經驗便走,渴市好久了」。他說,聘殘疾人士值得同行參考,「殘疾人士甚至少數民族,我都覺得可以聘請」。他說最難叫健全員工接受,但殘疾人士肯學肯做,員工發現有人幫輕,慢慢就肯傳授經驗。

蔡偉廉也有失敗例子,曾有失聰員工開了水掣後忘記關上,又沒有聽到水聲,翌日餐廳水浸;又曾有員工情緒不穩,在店內大叫拿起利器,需要急召警察和社工。可會擔心這令食客卻步?他說,曾有客人發脾氣指員工「叫極唔應」,了解後方知那是聽障員工;有人投訴語言障礙的員工口齒不清,亦有客人對員工外表指指點點。蔡說,若解釋後客人仍不諒解,「我有選擇,你也有你的選擇,他們(客人)走咪走咯﹗」這位常說從「商業角度考慮」的老闆,其實甚愛惜員工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mSn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