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你是香港人,卻看不明白本片的話,恭喜你!你的生活必定很「超現實」,遠離香港人的金錢煩惱。

杜琪峰稱本片是他的「習作」,拍他想拍的題材,不用太照顧票房。取名「奪命金」,對應三十年前的首部執導作品《碧水寒山奪命金》,很有重新開始的意味。英文名Life Without Principle,是指香港人為求賺錢放棄原則的生活。世風日下,本來已經不甚講原則的香港人,連最基本的原則也丟棄,不是很可悲嗎?

故事以三條主線交叉穿插而成:銀行客戶經理(何韻詩)為了推銷基金面臨良心的掙扎;警察(任賢齊)和妻子(胡杏兒)為了置業感情決裂;過時的古惑仔(劉青雲)講義氣不斷替兄弟籌錢奔波。三段故事亙不相關,卻帶出各式人物的故事,反映香港近年經濟發展下的社會變遷,各種無理畸形現象,升斗市民的無奈。

一開首杜琪峰就對銀行業一巴掌一巴掌的打過去:濫收手續費、不務正業誘騙無知客戶投資......傳統待客之道蕩然無存,看得過癮!(今天去某大銀行開戶,手續費竟然收500大元,加上年青客戶經理一表人才專業培訓的白鴿眼,立即聯想到《奪命金》,不禁失笑。)其次是不斷上升的房價令市民失去方寸,基金經理謀取暴利......每個小節有意無意間帶出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問題,香港社會彷彿大家都只顧炒股炒樓,要不就是幹過水濕腳的生意。三條主線主人翁的結局,就是對現實的諷刺和反抗。

雖然交叉顛倒時序的叙事手法未算新鮮,但是杜琪峰挑選這個與市民息息相關卻毫無娛樂性的題材(單憑這點我就老早決定入場),既不煽情也不浪漫化(港產片通病),準確反映現實,而且拍出黑色幽默,令人會心微笑,功力非凡。

劉青雲刻意用略帶誇張的方式演繹戇居居無機心的古惑仔,生色不少;其餘演員如盧海鵬、蘇杏璇、張兆輝、黃日華、姜皓文、何韻詩、譚炳文等,全部有出色發揮,平實自然細膩,值得細心欣賞。片中更出現不少久違的演員,那位幫劉青雲開期指戶口的經理熟口熟面,不知演員姓甚名誰?

本片未必十分具娛樂性,但是對香港人來說非常有意思。正如去年的《打擂台》,是一部真正有心的港產片,值得支持。

以下是一篇談本片劇本創作的文章,出自明報:

明報:副刊世紀 - 世紀.電影香港.Insight

用香港文學奪命! 奪命金銀行線的三個關鍵詞

 

 編按:《奪命金》電影劇本,從構思到撰寫,導演杜琪峯與編劇都有密切討論。今天,我們邀請參與劇本創作的香港作家黃勁輝,為我們帶來鮮為人知的《奪命金》創作概念:現實主義、現代主義;劉以鬯、《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》; 「劏死牛」文化、銀行制度……原來,話題都非常嚴肅。他為我們分享與杜琪峯討論的過程,以及採訪銀行界老中青三代的成果。

 

導演杜琪峯希望拍攝具有文學藝術性質的電影。其實早在十年前,我在銀河映像工作時已跟他談過,那時仍在構想《PTU》的故事,只是當時未有良好的時機發展。想不到十年後我有機會再跟杜琪峯老師合作,編寫一個具文學性的電影劇本,這就是如今的《奪命金》電影。我手頭工作未能完全配合,只能編寫三分之一的劇本,那就是何韻詩在銀行工作那條線。

 

【關鍵詞:劉以鬯】

 

編寫這個故事時,我和杜老師每天談文學、說藝術,渡過一段愉快的時光。文學的活力本就來自民間,源自生活,由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情節,往往最能打動人心。

 

我們都十分喜愛劉以鬯的小說,其中《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》,把內容上的現實主義與形式上的現代主義結合得天衣無縫,深入反映當年處於上世紀60 年代末、70 年代頭的「劏死牛」文化;其描寫青年阿洪的心理,處理手法異常冷靜。我們都喜歡李滄東的電影《密陽》和《愛的綠洲》,其細膩的筆觸刻劃社會上的小人物,對於人性的關懷,充滿人文精神。這些討論對於我們開始構思《奪命金》劇本,具有很大的啓發性。

 

其實我在開始寫劇本前,正在埋頭寫一本關於香港不同專業人士的小說《投資愛情》,都是真人真事的改編,其中新興的銀行客戶經理正是我思考中的一個故事。所以我着手寫何韻詩那條線時,已經對銀行客戶經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。在接手這個劇本後,我對不同大小銀行做詳細的資料蒐集,了解銀行現行運作的細節,以切合電影拍攝的真實感。

 

【關鍵詞:體制】

 

我訪問過老中青三代的銀行職員,了解他們在行業內的感受和見聞。其中在銀行工作超過20 年的管理層,感慨地表示銀行在近十年改變了。以往都是以利息吸引客戶,銀行方針都是以客為先,然後透過放貸維持收入。近來情况大變,派息貸款的正業逐步放棄,投資部日益擴大,甚至變成主導;而利息日減,甚至由吸引資金,轉為選擇客戶,愈有錢的客戶愈多不同的好處,有些行家不單對資金短絀的客戶利息收緊,更直接向小客戶反徵收手續費,實行汰窮留富。客戶經理亦是短期內出現的職位,基本上老一代的銀行職員都在學習適應,衍生工具與槓桿遊戲愈來愈繁複。分行行長有跑數壓力,前線有前線的跑數壓力,大家都步入一種新的運作模式。真實的銀行運作如何在電影中呈現呢?

 

設計何韻詩飾演的Teresa 這個角色時,我跟杜老師設想過不同版本,有關於她的家庭狀况與情感生活。後來,我們採取一個更偏向形式主義的方法,乾脆捨棄一切有關Teresa 的外部生活,集中刻劃她在銀行的工作狀態。在侷促的工作環境下,更突顯其壓迫感。同時在有限的電影篇幅下,更集中表現銀行客戶經理職業所帶來對於人的精神狀態。因此單純反映銀行現行制度不是思考的最重要要點,反而銀行制度對於職員的人性與精神狀態的影響,才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。大抵見微知著,讓小職員反映銀行背後的體制,更具戲味和人性。

 

【關鍵詞: 「清楚明白」】

 

我在中環街頭看過某控股公司苦主的遊行;我亦有朋友曾經在銀行職員溫馨提議下,未了解風險情况而買入高息定期,慘受嚴重虧損。銀行金融的糖衣包裝與人性貪婪的悲劇,令我構想了蘇杏璇飾演的婆婆。簡化的道德判決並不是我們想追求的;透過現代手法,還原現實社會的複雜性,才是有意思的探索。Teresa 這位銀行客戶經理跟不上其他銀行職員。每個職員都要努力跑數,這種制度是來自整個不斷求進步的現代社會風氣,職員無形中受到非常大的壓力,人性往往在這個時刻受到考驗。婆婆好像羔羊,盧海鵬所飾的鍾原,是一隻魔鬼,Teresa 就陷入這個道德心理拉鋸的戰鬥中。

 

Teresa 正式邀請婆婆購買高風險產品所進行的一系列複雜程序,我們參考自現實的銀行處理手法,亦有諮詢現職的銀行客戶經理,實際的手續需時超過一個小時。荒謬感有時以白描形式表現,比任何的手法更具震撼力,因為現實有時比想像更荒謬。一場文明、複雜、合法的錄音制度,小市民明白多少?前線的人如何執行?究竟制度是用來保障銀行;還是保障市民百姓?這場大約六分鐘的處理,除了描寫婆婆的無知,同時是Teresa 在心理上驚心動魄的道德與金錢之戰。她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錄音「清楚明白」,讓內心掙扎延長。每一次的重複錄音,都是一次機會讓她停止;但是她沒有停下來,每一次重複錄音,她需要付出更大的力量和勇氣。文明的制度、先進的監錄、反覆的確認、複雜的文件,配合職員專業的制服與友善的笑容、銀行亮麗的裝潢與規範的辦公室?這一切不就是現實的卡夫卡世界?相對於銀行,邪惡的鍾原反而更像一個老實人。

 

杜琪峯眼中的劉以鬯

 

這個故事結構有趣的地方是,三位主角沒有直接交流。我和杜老師設計了這個模式,讓觀眾以局外人或神的視點目空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;故事主角只是局中人,甚至不知錢的來龍去脈,生命卻改變了。在現代金錢世界中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十分微妙,又是疏離,又是密切。而我和杜老師商議,由不同編劇發揮各自的故事線,導演要以不同方式駕馭電影,等同一個人拍三齣不同風格的電影,那是藝術上極大的挑戰。當然,經驗豐富的杜老師帶給觀眾的是更大的驚喜,更大的滿足。原先在我構想的故事線中,Teresa 或其與婆婆亦有一些不同發展的可能性。妙想天開,如果電影能加長一點,來一個兩小時版本,那就更妙了。

 

如何讓文學融入電影,又讓電影融入文學?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,後來發展為我的創作、研究、出版、教學。文學是一地一城的靈魂,不少荷李活、歐洲、中國及台灣電影取材自文學。香港文學其實亦有很多等待被發掘的養分,優秀的本地文學家着實不少,例如劉以鬯、也斯、西西等,香港本土文學可以幫助電影發展的潛質,不容低估。文學性,不一定來自直接改編,文學對於人文精神的關懷,文學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,文學對於地方文化的特殊處理手法,無不是藝術的泉源。不少人認為杜琪峯老師是個惡導演,在我接觸的經驗中,其實他內裏亦有對於文學抒情的一面。

 

有些朋友認為《奪命金》電影對於現實的處理手法,有別於杜琪峯過往的電影。且讓我以杜琪峯老師在《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》一書中對劉以鬯作品的看法,作為本文的總結:藝術,由現實而生;卻超越現實。

 

(標題為編者所擬,原題為「與杜琪峯談文說藝,編寫《奪命金》的日子」,劇照由寰亞電影提供)文.黃勁輝作者簡介:黃勁輝,作家、電影編劇,曾任大學講師。合編電影劇本作品有《鍾無艷》、《辣手回春》等,近著《香港:重複的城市》。主編及策劃「文學與電影」叢書。

 

By 黃勁輝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mSn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