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活節假期第一天,臨時決定下帶了小鬼頭去迪士尼。迪士尼樂園有「明日世界」(Tomorrowland)、歷險世界」(Adventureland)等,最歷史悠久的自然是「幻想世界」(Fantasyland),迪士尼文化正是幻想(Fantasy)也,正好應節。

耶穌受難日叫Good Friday,不知是否源於手民之誤,真是耐人尋味。香港回歸中國後曾經修訂公眾假期,保留復活節假期是最沒有理據,卻又最為人接受的決定,因為復活節假期節日氣氛薄弱,只是絕大部份香港人旅遊或休息的日子。

復活節假期第二天,受頭暈折磨,看一部惡搞聖經故事的電影,好運的話得啖笑,順便繼續應節。

本片出自70年代英國搞笑劇團Monty Python,拍於1979年,在英國似乎頗有名氣。其實我老早看過本片,按快速鍵飛快地「看」過,印象是胡鬧笑片,卻不怎麼好笑,有點失望。今次只是想輕鬆一下,難得有空慢慢來,結論是我並未交上好運,王晶80年代的港產片好笑得多,究竟是否因為文化差異呢?大抵是,一部惡搞喜劇竟然不比原著荒謬搞笑,是先天絕症了。

故事比原著簡單,一個身於耶穌世代的男子Brian,渾渾噩噩、胡裡胡塗地被人奉為救世者,加入了革命分子,結果被釘上十字架。編導表面上離經叛道──當然,本來真正離經叛道的是原著──其實只是虛構一個人物,玩得非常小心,膽識比零多一點。

雖然一部喜劇不好笑已經是死症,但是有兩大理由足以為本片加分:

1. Brian的一生全部虛構,和原著小說主角的生死雷同,過程卻比原著更合理,值得一些故作認真的人真正認真思考一次。可惜,人往往捉錯用神,要認真對待的對象總是搞錯。

2. 畢竟原著被蓋了金鐘罩,被惡搞次數只怕屈指可數,物以罕為貴。假如唐英年被網民惡搞了一百次,聖經應該被惡搞一百萬次吧。

世道原是反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mSn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