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(Andre Kostolany)自封「投機家」,推崇投機為最棒的職業,因為既沒有僱主也沒有僱員,既不用受別人閒氣也不要人看自己臉色,引以為傲的是其獨立與自由。桃姐花掉一生去當別人的傭人,這大概會是科斯托蘭尼眼中最差勁的人生吧。

《桃姐》起用英文片名"A Simple Life",的確有時簡單就是美,越來越多都市人追求簡單生活,不過若要像桃姐那般服侍一家主人六十年,沒有親人沒有朋友,縱使當初往往是生活艱難逼於無奈,如此人生亦太「簡單」了。此刻聯想到的是江澤民口中的"Too simple, sometimes naive"。

有批評說《桃姐》缺乏自我反省能力,桃姐的一生根本就是奴役剝削。我也抗拒這種主僕關係,雖然每個人的故事總有其歷史因由,少爺長大了也繼續僱用老傭人也是一種念舊,但是一開首看到一個清閒而健全的香港大男人獨自坐在那裡,等待老僕人精心為他準備一頓午飯,就特別反感。然而,我認為導演許鞍華根本不用批判,她現在盡量「客觀」忠實拍出主人翁Roger眼中的往事,已經足夠,始終這種主僕關係確確實實在現代香港社會存在過,而桃姐孤獨終老的悲劇一生已經擺在眼前,觀眾大可自行批判。

《桃姐》並不感人,更遑論煽情,只是很忠實地拍出一段真人真事,覺得感動的觀眾大概是自作多情吧。觀眾有充分理由相信許鞍華並未加盬加醋,戲中的感情是如斯平淡,無法表現桃姐的內心世界,因為現實中的Roger正是本片監製,以自始至終都是「主人」身份的少爺仔角度看一位老傭人,大抵亦只能如此。

本片細膩描寫桃姐和少爺Roger的主僕情深,但是「情」如何「深」,畢竟只限於主僕關係。Roger不會和桃姐同檯食飯,更交代醫生她若病逝可以直接送到殮房,假如Roger的內心真的待桃姐如契媽、半個家人或老朋友,就不可能與家人輕鬆的談論她的身後事。然而事實上,以對一個傭人而論,Roger照顧她晚年的生活亦遠遠超越一般僱主善待員工。

本片戲名假如不叫《桃姐》,大可用《老無所依》,或者簡單的叫《老人院》。我一直期待有一部電影可以刻劃老人院的面貌,終於等到了。只要有探訪過老人院的經驗,不免會感受到那種周圍都是好人卻仍然揮之不去的淒涼,我認為片中老人院的一點一滴都拍得挺寫實的。本片的價值是,除了啟發反思家庭與傭人的關係外,亦帶出香港的養老問題。

葉德嫻演繹的老傭人,無論眼神、身體、動作都維肖維妙,差不多無可挑剔,戲中沒有流露桃姐的思想,她究竟有什麼願望或遺憾?那是劇本的缺失了。 還要找碴的話,電影中有兩處不合理:桃姐中風後,左手曾經無法動彈,行動也不便,戲中她在家中單手提起一台舊衣車居然使用左手,而Roger在公園說笑逗她時,她竟然能夠輕快敏捷地向後跳了兩步,一個中風老人就算痊癒了只怕也已經習慣緩慢動作吧。

劉德華戴著劉德華的面孔努力拋掉「劉德華」的影子,演一個平凡人,其實真的很艱難,也真的已經很不錯了。不過,我一直看就一直不自禁幻想假如是李國麟、艾威等資深綠葉演員,應該會演得更輕鬆自然吧。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,超級巨星演出綠葉老戲骨演慣演熟的角色往往獲得榮譽,而要求綠葉扮萬人迷也是沒可能。除了觀眾口中的「行行企企」,細心欣賞,其實Roger對桃姐的距離,那種不知出於感激還是偽善而刻意好好照顧她的態度,很多表情和反應都演得很用心的。

片中有很多好演員當配角,最入戲的要數江美儀,梁天和秦沛演老人院住客,生色不少。演Roger媽媽的叫王馥荔,面對桃姐找話題說時的神情,耐人尋味。欣賞他們每個眼神表情、舉手投足,都是趣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mSn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