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undefined

曾經沉迷卡夫卡(Franz Kafka)的小說,之後十年幾乎喪失再看任何小說的興致。卡夫卡的超現實,是對現實中的荒謬怪誕最現實的詮釋,非筆墨能形容,必須自己閱讀才能體會。

Orson Welles,一代電影天才,拍下舉世震驚的「最偉大電影」《大國民》(Citizen Kane)後,猶如中了魔咒,總是被電影製作公司剝削,心血結晶往往被剪得支離破碎,原貌無從得見天日。而卡夫卡,大部份作品未能寫完,只是逝世後友人為他整理發表,他真正的原意世人無從得知。兩人命運有雷同之處,但是性格迴異,一強一弱,也只有如Orson Welles的才華、內涵與膽識,才有可能好好改編卡夫卡的《審判》。

銀行經理Josef K(Anthony Perkins飾演)一覺醒來被警察拘捕,但是罪名不詳。K明察暗訪,走進建制,卻越陷越深,如墮霧中。

據說Welles看上Anthony Perkins同性戀的特質,事實上他彆扭的姿態和表情,殺氣騰騰的雙眉配上小家的眼神,在注重陽剛氣息的六十年代很難走紅,但是放在本片中卻是挺適合——既不討好卻又無辜的弱者,博取不了同情,也無法作為。Orson Welles少不了粉墨登場,加上Romy Schneider與Jeanne Moreau,生色不少。

Orson Welles完美呈現卡夫卡原著裡的氛圍,黑白攝影中光影交錯,利用巴黎舊車站拆卸(後來建成奧賽博物館Musée d'Orsay)的龐大空間,搭建巨大場景,例如幾百人在辦公桌上用打字機,排列井然,象徵故事中建制的僵化與空洞。一個場景穿到另一場景,更突顯其超現實的荒謬感。加上背景音樂是Albinoni的Adagio in G Minor,倍感淒涼無奈。

Orson Welles當時對於作品非常滿意,稱許為自己最佳電影。總覺得他將自身經歷與感受投射到本片,K改變不了宿命,只能改變態度,是夫子自道吧。

有空要再讀卡夫卡,然後重看本片一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mSn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